Uncategorized

5-人生快撐不下去了,還能轉念嗎?

回到職場後,上班的日子小寶由一位相熟的保姆照顧,下班後就自己照顧。家裡沒有長輩協助,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都必須親力親為。廚房的油煙、客廳的玩具、浴室裡濕答答的尿布……我們的生活,根本不止是一地雞毛,而是隨時會爆炸的壓力鍋。

加上小寶不是一個好睡的孩子。每當保姆中午讓他睡得太熟,晚上的我們便得迎接漫漫長夜。凌晨兩點,他還眼巴巴地望著天花板。我倚在床邊,眼皮像被鉛錘拉扯,心裡卻還在思考明天的待辦清單。

那段日子,白天在辦公室我經常恍神,幾次在鍵盤前差點睡著。駕車下班的時候,我也曾因太睏,猛然驚醒在快要闖紅燈的瞬間。身體在透支,心也在透支。

那一季,我負責的專案業績也不理想。報表數字像一面又一面冷冰冰的牆,讓我無處閃躲。主管偶爾會關心一句:「還好嗎?」但我只是笑笑,然後又回頭去對著螢幕自責、硬撐。

連鎖效應開始如波濤洶湧而來。我像走進了遊戲裡的密室,怪物一波又一波,出口卻始終不見。眼前的路模糊了,我不知道怎麼走,看不到路卻不能停下的迷茫。我到底該怎樣才可以好過一些?

我再次變回那個容易悲觀的自己,像回到了哀傷籠罩的舊時光。每一天我都像戴著面具的行屍走肉,在公司故作堅強地說「我還好」,晚上回家卻一句話都不想說,只能一邊抹地一邊忍著眼淚,把焦慮藏進水跡裡。

有時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病了。我問自己:「我生病了嗎?我是誰?」

直到有一天孩子入睡的夜裡,我在燈光昏暗的桌前,攤開筆記本,把那些壓得我快要喘不過氣的情緒再一次寫下來。一字一字,把心裡的亂麻慢慢理開。雖然寫完不代表煩惱會立刻消失,但我稍微看見前方的路,看見了自己還有選擇、還能做點什麼。更重要的是,我雜亂的心在書寫中得到了平靜。

我開始大量閱讀佛書、心靈勵志和正向心理學的書籍,自我救贖。在書海中我領悟到:生命很短,每一天都在消逝。抱怨只會讓日子更苦,不如學著活得更有意識。

逐漸地,我知道我不能再做個受害者。我開始思考未來該怎麼走。小寶也許需要特殊教育,那我該怎麼安排他?有什麼工作可以讓我時間更自由一些?如何通過複健幫助小寶?

當時小寶是有保姆照顧的,我才可以去公司上班。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規劃轉職,以防有一天保姆不再幫我照顧小寶及日後安排送小寶去特殊學校。


💭 人生問題:當生活讓人喘不過氣時,我該如何轉念、繼續撐下去?

🌿 人生貼士 | 清理内在雜音,學習轉念

1. 用書寫清理內在的「情緒雜音」
當生活把你壓得透不過氣,情緒卡在胸口,試著讓筆代替你說話。把混亂、委屈、疲憊都寫下來,讓壓力有出口,也讓心重新有空間可以呼吸。

2. 練習「ABCDE轉念法」,重建思考框架
面對困難時,試著停下來,做五步練習:

      • A — Adversity(事件)
        遇到什麼讓你情緒低落、不安、焦慮的事情?

      • B — Belief(想法)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信念或解讀?是否出現了「我不夠好」「我撐不下去了」等自我否定的想法?

      • C — Consequence(情緒反應)
        因為這些想法,你有什麼情緒或行為反應?是焦慮、憤怒、逃避、內耗?

      • D — Disputation(反駁與挑戰)
        問問自己:這些想法是真的嗎?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我能否換個角度來看待?

      • E — Energization(正向行動)
        嘗試把想法轉成鼓勵自己的語句,從中找到一個小小可以採取的行動。就算只是深呼吸、寫下心情、或早點睡,都是你對自己的支持。

    3. 面對混亂,不要急著找到答案,先找到自己
    你不需要一下子改變所有現況,但可以先回到內在,問問自己:「什麼對我來說最重要?」在日常的一點一滴中找回主控感,是走出迷霧的第一步。

    5-人生快撐不下去了,還能轉念嗎? Read More »

    4-生活跌到谷底,該怎麼走出來?

    2015年四月,小寶終於來到這個世界。那一刻,時間彷彿凝住了。醫院的燈光冰冷而明亮,我捧著這個小小的生命,淚水在眼眶打轉。他的小手蜷曲,小腳微微向內彎——與我曾經在無數次夜裡恐懼想像的一樣,也不一樣。

    我沒有崩潰,反而意外地平靜。也許是這段懷孕旅程早已把我耗盡了眼淚,也許是看見他真實出現在懷中,一切恐懼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實,沒那麼可怕了。至少,我還能抱著他,感受到他的體溫。

    坐月子還未結束,我們夫妻倆便踏上另一段漫長的路。醫院成了我們的第二個家,手術、復健、檢查,像一連串無止盡的關卡,等著我們去闖。我不再有時間感受產後的情緒變化,只能在疲憊與理智間咬牙堅撐。

    產假一結束,我回到了工作崗位。公司是一個沒有秘密的世界,消息像風一樣傳得迅速。沒多久,同事們都知道了小寶的狀況。有些人默默避開,有些人投來憐憫的眼神,有些人不經意地問:「他現在好點了嗎?」

    這些關心,看似溫暖,卻像一根根細針扎進我心裡。我笑著說「還好」,轉身卻覺得自己的心更沉重了。

    有時我會想,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要承受這樣的人生?那種自憐和無助悄悄吞噬著我,讓我彷彿被黑霧罩住,看不見前方的路。

    我陷入一種不斷重複的黑色循環。越是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越渴望被體諒、被幫助,心裡卻越是感到孤單、脆弱、甚至憤怒。每一個夜晚,我都在問:「我到底還能撐多久?」

    💬人生問題:當生活陷入困境,該怎麼撐過去?

    孩子出生、醫療奔波、職場壓力、情緒孤島……當一切好像同時壓在肩上,連好好哭一場的時間都沒有,我們還能怎麼走下去?

    🌿 人生貼士|在黑暗中尋找自己的光

    1.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需要時時堅強。
    不是每一個母親,都能在困境裡從容不迫。你可以脆弱,也可以迷茫。承認「我不行了」,並不代表你失敗,而首先需要真誠的自我照顧。

    2. 為自己留下一點點喘息的縫隙。
    每天即使只是短短十分鐘,寫下一段文字、泡一杯熱茶、望向窗外,也能讓混亂的生活中出現一個「出口」。你需要照顧孩子,也值得照顧好自己。

    3. 找到一種讓你慢慢「釋懷」的方法。
    書寫、冥想、閱讀、與信任的人對話,都是讓情緒不再淤積的方式。當內心開始有了流動釋放,生活也就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可能。

    4-生活跌到谷底,該怎麼走出來? Read More »

    3-孩子有健康問題,我該怎麼辦?

    牽著這個曾暖過我心的男孩,我走進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結婚、生子。我們的婚姻並不完美,走過爭吵、冷戰,也經歷過流產的哀傷。但幸運的是,在母親離開四年後,我迎來了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大寶,一個健康可愛的小男孩。

    兩年後,我再次懷孕了。當時我沒料到,這會是人生的另一場考驗。

    在懷孕20週的某天,我不幸感染了手足口症。擔心胎兒受到影響,我立刻前往產檢。那天,平時的婦產科醫生不在,由一位代診的女醫生替我檢查。她仔細掃描後告訴我:「胎兒看起來沒什麼問題。」聽見這句話時,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心中的大石暫時放下。

    然而,一個月後──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2014年聖誕節前夕。我和先生約好產檢後去吃一頓大餐。等待時,我們還在開心地猜測小寶的性別。先生希望又是個男孩,而我則期待能有個女娃。

    輪到我躺上產檢床時,我一如既往地配合醫生,心裡則滿是期待。然而,就在醫生掃描到某個位置時,他的手停住了,沉默了幾秒,隨即開口說道:

    「寶寶的手腳發育,好像有些異常……看起來是彎曲的。」

    我和先生怔住,一時間反應不過來。我顫聲問:「醫生,這是什麼意思?」

    醫生的表情凝重,緩緩解釋說,從他的儀器來看,小寶的四肢似乎彎曲不直。但因為他的掃描設備不是最新的3D或CT Scan,因此建議我們到PJ Jaya One進行更詳細的檢查。

    回到家的路上,我腦中一片混亂。當晚,我開始瘋狂上網查資料,試圖找到一點希望、一點解釋。但每一個關鍵字搜尋結果,都是令人恐懼的畫面。

    在接下來的孕期,我做了無數檢查:高解析度掃描、抽羊水檢驗染色體……我渴望有醫生能明確告訴我:「你的小孩一切正常。」可他們的答案總是模糊不確定。

    家人勸我考慮終止懷孕。不是沒有想過,但那時已經懷孕五個月了,醫生說風險太高。而且,也有可能只是肢體上的缺陷,智力也許是正常的。

    我每天徘徊在恐懼與不確定之間。有時深夜,腦海裡浮現可怕的畫面,讓我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接納這樣的孩子。我甚至一度萌生極端的念頭——從13樓陽台一躍而下,結束這一切。

    但我捨不得年幼的大寶,捨不得還沒和先生走到白頭。

    在這樣反覆煎熬的日子裡,我開始更頻繁拾起筆,把無法對人訴說的痛苦寫下來。每寫一字,彷彿就把心裡的重量卸下一些。靠著書寫,我才能在混亂的情緒裡找到一絲平靜,也在這些縫隙中,慢慢儲存對未來的勇氣。

    某晚,先生握著我的手,語氣溫柔而堅定地說:

    「也許,小寶是很想跟著我們。我們就接受、面對,把他生下來吧。」

    那一刻,他的話像暖流灌進我心裡。是啊,或許這就是我們的命運,也是一場生命的考驗。雖然未知與挑戰仍在眼前,但那一夜起,我已經不再只是懼怕與逃避。

    我選擇,與這個孩子一起走下去。

     

    💬 人生問題:「當孩子有健康問題,該如何面對?」

    當生命裡出現無法掌控的變數,尤其是關於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可能性都像是一把刀,切割著理智與情感。那種擔心孩子未來、懷疑自己能力的焦慮,會讓人陷入無邊的深淵。該不該留下孩子?要不要賭這未知的一切?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

     

    🌿 人生貼士|寫給面對未知的你:

    🌱情緒崩潰不是軟弱,是人之常情。

    面對可能有缺陷的孩子,擔心與恐懼是非常正常的反應。不要壓抑自己,允許自己悲傷、哭泣與崩潰。真正的勇氣,是在情緒裡找到呼吸的縫隙,再站起來。

     

    ✍️2.  書寫與對話,是穿越恐懼的路。

    當內心無法向外傾訴,就寫下來吧。將混亂的想法與情緒寫在紙上,是你和自己對話、重新看見路的方式。書寫,不一定能改變現實,但相信我~書寫能撐起你的心。

     

    3. 接受「不確定」,並在愛裡做出選擇。

    有些答案,不是醫生能給的,而是你內心的愛會指引。就像先生說的:「也許,小寶是很想跟著我們呢。」這份話語的力量,不是理智能衡量的。無論選擇什麼,只要是出於愛,未來就會找到屬於它的方向。

    3-孩子有健康問題,我該怎麼辦? Read More »

    2-失去摯愛後,怎麼走下去?

    對我來說,母親一直是生命中無可取代的存在。在父權至上的原生家庭裡,我看著她默默承受委屈、流著淚,我因此厭惡父親,也沒發現這一切其實早已悄悄影響著我。

    母親有著傳統女性的慈愛與無私,一直為家庭默默付出。而這一切的美好,卻在我大學剛畢業那年戛然而止。

    那時,一切看似開始變得順遂:父親的脾氣漸漸收斂、新居落成、侄女出生,就連我這家中最小的孩子,也即將畢業踏入社會。母親也曾和我開心地說:「是不是終於苦盡甘來了?」

    但我們萬萬沒想到,好景不長。

    畢業後沒多久,母親開始持續咳嗽,看遍了醫生,喝了無數咳嗽藥水,卻始終沒有好轉。直到做了X光與更進一步的檢查,我們才得知,她得了肺癌。

    從確診到離世,不過短短三個月。那年夏天一個炎熱的午後,母親在病床上靜靜地離開了我。

    她離世後,我有哭,也很難過,但我的情緒卻始終帶著一種不真實感。我沒有好好地面對這份哀傷,也不願向這份厚重的愛道別。我選擇了壓抑與掩埋,把這一切深深藏進心裡。

    我告訴自己:「要堅強,不要哭,要好好過日子。」這樣的理性聲音不斷重播,讓我以為這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於是,我就這樣撐著日復一日地活著。直到多年後回看,才明白,那或許是我情緒開始壓抑的起點。

    在那段日子裡,心好痛,生活好空,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過下去,只能任時間把我往前推著走。所幸,當時的男友(現在的先生)在我最脆弱的時候對我說了一句:「不怕,有我在。」

    這句話,像一束光照進了我的黑夜。他不只溫暖了當時心如死水的我,也讓我背著傷,仍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 人生問題:失去摯愛後,我該如何活下去?

    失去至親的那一刻,彷彿整個世界都靜止了。你不再是從前的你,而那個「再也無法擁抱的人」,不會再回來了。

    我覺得失去至親的悲傷是不會完全消失,但你會在一次次的日出與夜幕中,慢慢學會與它共處,並在回憶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 人生貼士:與失去共存的3個方法

    🌱 1. 不需要假裝堅強——允許自己悲傷,是療癒的開始。

    很多人失去親人後,會告訴自己「不能哭,要堅強」,但壓抑情緒只會讓痛苦更深。允許自己流淚、崩潰、沉默,這些都是面對悲傷的方式。

    你可以選擇自己的步伐,不必趕快走出來,也無需「振作給別人看」。

    ✍️2. 書寫與回憶,是與摯愛繼續對話的一種方式。

    寫下你想對摯愛說的話,寫下你們之間的點滴回憶,也寫下你當下的傷痛與困惑。

    這些文字會讓你與那段關係保持連結,同時也幫助你慢慢整理內在的情緒。紙筆,是悲傷最溫柔的出口。

    🧠3. 找到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哪怕很微小。

    也許是一句話、是一個人、是一個夢想,讓你在黑暗中撐著不倒下。就像當時我先生說的:「不怕,有我在。」

    有時,一句話,就成了一根救命的繩索。為了那個人、那句話、甚至為了更好的自己,我們可以選擇慢慢走下去。

    2-失去摯愛後,怎麼走下去? Read More »

    1-悲觀內向,也能學會樂觀嗎?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個性。有些人天生樂觀,總是嘻嘻哈哈;而有些人則敏感細膩,容易陷入深思與不安。我,是後者。

    從小,我就比同齡人更容易胡思亂想,常常在快樂中突然跌入一種憂傷的情緒漩渦。

    還記得一次,我和家人開心地逛著夜市,吃著霜淇淋,那是一段溫暖而幸福的時光。

    但就在我們漫步走向下一個攤位時,我心頭忽然湧上一個念頭:「如果有一天我們因生離死別而分開,怎麼辦?」那一刻,原本甜美的幸福感被一種說不出的悲傷取而代之。

    我年紀還小,就常思索那些沒有答案的大哉問:為什麼人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去上學?

    別的孩子無憂無慮,而我卻像個異類,經常被這些問題困住。

    我和自己的關係也不太好。面對不公平時,我會想捍衛自己,但又膽怯得說不出口。越是壓抑,越是討厭那個沉默的自己。

    更糟的是,當我試著向家人傾訴時,卻常常被回應為「你想太多了」。那種「沒人懂我」的孤獨感,像一道無形的牆,把我與世界隔開。

    也許,這些在腦海裡盤旋的問題,本來就難以用言語解釋。但就在我認識文字、學會書寫後,一切悄悄改變了。

    我開始將那些說不出口的情緒,寫在紙上。在學校若遇上不開心的事,我就會一邊假裝做功課,一邊悄悄寫下內心的煩惱。

    一寫就停不下來,有時寫了幾頁,寫完後情緒就像退潮一樣安靜下來了。腦海也清明了許多,不再被雜念困住。

    於是,書寫成了我最可靠的朋友。它不會批評我、打斷我,只會靜靜地接住我所有的情緒與思緒。

    對於一個內向又悲觀的孩子而言,這是一種救贖。

    到了十五、十六歲,我讀到一些書,才第一次認識自己:原來我是「高敏感人」。

    我開始明白,這種偏悲觀的思維,不是錯,而是一種特質。而這些書,也讓我開始學會「認識自己」。

    當我又開始往壞的方向想時,心中那個新的聲音會提醒我:「試著往好的一面去看吧。」

    從那時起,我開始慢慢轉變。也許悲觀仍在,但我不再任由它主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變得比較正向,也慢慢擁有了我想要的人生──一份喜歡的工作,一位理想的伴侶。

    但人生,從來不只是順風順水。

    在我以為一切都上了正軌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差點把我擊垮……(下一篇待續)

    人生問題:悲觀内向的人如何學習樂觀?

    🌿 人生貼士|接住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認識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也是一個容易想太多、感受太深的人,請先溫柔地告訴自己:「這不是毛病,而是一種特質。」

    內向與悲觀,從來不該是讓我們羞愧的標籤。

    它只是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比較敏感,也因此更容易在他人看不到的角落發現情緒的線索、心靈的聲音。

    我從覺察自己學會了三件事:

    🌱 1. 接納自己的特質,不急著改變性格

    真正的轉變,從認識自己開始。知道自己是「高敏感人」後,我不再責怪自己「太玻璃心」,而是接納自己的特質的同時學習樂觀。

    悲觀內向不是缺點,而是個人特質的一部分。學習樂觀並不等於要變得外向或“強迫正能量”,而是找到希望與正面看待事情和調適情緒的能力。

    當你感受到不安、悲傷或孤獨,不要急著逃避。試著問問自己:「這份情緒想告訴我什麼?」

    🧠 2. 意識到悲觀想法只是「一種想法」

    當你開始擔心、想最壞情況時,試著對自己說:「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一定會發生。」

    透過覺察與距離感,你能學會不全然相信負面念頭。

    記得情緒不是敵人,而是指路的光

    書寫,是內心最安全的出口。寫下來,文字也會幫你理清混亂、釋放壓力,並慢慢療癒那個被忽略的自己。

    ✍️ 3. 寫感恩日記,聚焦每一天的小確幸

    每天寫下3件感恩的事,即使只是「今天天氣很好」、「咖啡很香」這類小事,也能訓練大腦轉向正面。

    這種練習對悲觀者特別有效,因為它能讓大腦習慣尋找好的一面。

    你不必馬上變得樂觀開朗,只要每天都願意多理解自己一點、對溫柔一點,你就已經在改變的路上了。

    我們一起加油!

     

    1-悲觀內向,也能學會樂觀嗎? Read More »

    做自己好難?《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5個改變步驟,活出自由自在

    《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告訴你5個改變步驟,活出自己
    圖片 | Photo by Tranmautritam

    做自己好難?不敢拒絕別人、表達内心的想法,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明明人生是我們自己的,怎麽活起來會那麽別扭不自在?本文會和你分享《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這本書,除了和你分享作者的故事,還會告訴你5個活出自己的改變步驟,讓你也可以活出自由與自在的人生。

    做自己好難?《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5個改變步驟,活出自由自在 Read More »

    【馬來西亞創作者必看】聯盟行銷平臺推薦

    你和我一樣也是一名創作者嗎?你是不是也總是面對素材、創作内容不足,又或者還在苦尋通過創作開啓獲利的模式?這些問題也是我曾經面對的問題,深知創作之路就像攀岩一樣,我們需要踏出一步又一步,跨過一個又一個障礙。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找一個聯盟行銷平臺來支持你的創作?今天就要和大家推薦一個名聲好又具備許多品牌合作機會的聯盟行銷平臺。

    【馬來西亞創作者必看】聯盟行銷平臺推薦 Read More »

    【居家工作者必備】筆記本電腦推薦

    你正想入手一部筆記本電腦,可是不會對比内置功能,不確定該電腦能不能處理自己工作需要用到的軟件,比如設計軟體Adobe Illustrator、Photoshop或製作影片軟件Adobe Premium Pro?今天就要和大家推薦我用了三個月,感到非常滿意的筆記本電腦。

    【居家工作者必備】筆記本電腦推薦 Read More »

    運動好處多,8個運動用品私心推薦

    防疫在家的日子,不是坐在電腦前上網,就是躺在床發呆?有沒有發現自己越來越慵懶,身體也好像。。。。。。長胖了不少?你有嗎?我好像有咯!好吧!我們不要再那麽懶了,我們一起來運動健身吧。今天就來和大家介紹一個我很喜歡的運動品牌Decathlon 和推薦這品牌的8樣運動用品。

    運動好處多,8個運動用品私心推薦 Read More »

    開心回憶留得住,客製化相簿推薦

    世間上太多我們留不住的東西,時間、親人甚至連自己的容貌,都會隨著時間一去不返。所幸照相機誕生在1839年,讓往後的人可以通過照相把童年、大學畢業、結婚、誕下寶寶等無數的珍貴回憶都以拍照式留下。
    然而我們照片越拍越多,在沒有分類整理之下,會逐漸讓這些珍貴回憶黯然失色。有沒有想過把拍過的照片,稍微整理一下製成相簿?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整理照片和推薦客製化相簿推薦給大家。

    開心回憶留得住,客製化相簿推薦 Read More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